第十九章 酒业的黄金时代 (1/2)

+A -A
换源:
节点一

  曹克坚结束后,接下来众人的提问大多都是围绕一些比较浅显的创业者常见问题。

比如股东构成、财务问题、营销策略这类。

这时,一位穿着蓝色半截袖衬衫的青年,有些紧张地站起身子,先是向着陈然深鞠一躬,问道:

“马博士,我是宿市洋河酒厂的杨延东,我们洋河酒厂在苏省这边还算小有名气,但是目前企业想要转型要碰到了很大的问题,那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转,往哪里转?”

“有的老同志认为我们做酒的就应该做老百姓都能喝得起的白酒,要做民酒市场,因此洋河大曲、洋河普曲系列在省内销量还算不错,可是业绩却很难提升。”

“有的同志认可应该学习茅台,向高端酒去靠拢,不知道马博士您这边有什么具体的建议。”

陈然有些意外地打量一眼面前的这个青年人,这个人可不简单。

洋河原本在国内就业排名并不在前列,直到在这个杨延东的手下,才真正完成了腾飞。

并且八十年代、九十年代年代,绝对是中国白酒的黄金年代。

原本被计划经济压制的各地酒企,在这个草莽丛生的年代迅速崛起,演绎了无数经典。

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风靡一时的白酒,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一些白酒渐渐消亡,还有一些白酒虽然没有消亡,如今却因低价而反糟嫌弃。

在1989年轰轰烈烈的第五届评酒会上,茅台、汾酒、五粮液、洋河、剑南春、古井贡、董酒、西风、泸州老窖、全兴大曲、双沟、黄鹤楼、郎酒、武陵酒、宝丰酒、宋河粮液、沱牌共计十七家品牌被评选为华国名酒。

1995年之前,山西汾酒在中国白酒行业中稳居第一,被冠以“汾老大”的称号。

这一时期,由于清香工艺没有窖池约束,生产周期短、成本低、出酒率高,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。

1985年汾酒成为全国第一家产能破万吨的酒企,销量在市场中遥遥领先。

1993年汾酒营收接近6亿元,并在1988-1993年间蝉联白酒行业“业绩第一名”。

到了1994年,山西汾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成为白酒行业首只上市股票,确立汾酒在白酒行业的领袖地位。

然而,1994年以后,汾酒在品牌塑造上采取了错误的策略,降价做“民酒”。

价格从80年代末的39元每瓶降到90年代末的15元每瓶,且受到假酒风波的影响,销量瞬间跌落谷底。

白酒界老大的席位被浓香型白酒五粮液占据鳌头。

想到这里,陈然不由笑了笑,问道:

“杨厂长,做生意要先找需求,再去做定位,最后才是定产品,请问您觉得白酒消费的需求是哪类人群?”

杨延东仔细想了想,有些犹豫地说:“工人阶层应该喝得最多吧?”

陈然摇了摇头,在背后的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:“二八法则”

这个在后世初中生都耳熟能详的社会学定理,在这个年代还鲜为人知。

“1985年,全国白酒厂不到800家,到了1993年的今天,全国白酒厂就突破了三万家。

杨厂长刚才所说饮酒消费量最大的的确是工人阶层或农民阶层,因为这部分人群占据了我绝大多数人口。

但是今天,我希望在做的各位记住黑板上的这四个字‘二八法则’。”

“1897年,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。

在调查取样中,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。

同时,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,在其他的国家,都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,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。

于是,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得出了一个结论:社会上20%的人占有80%的社会财富,即: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。”

“这天定律放在各个行业,各个企业也同样适用,比如我们20%的优质客户,为我们提供了80%的利润。

白酒这个行业很特别,如今上海平均月薪是60块,已经是全国最高,但是稍微上点档次的白酒,比如你们厂的洋河普曲,每瓶最低也要五块。

一个老百姓辛辛苦苦赚一个月的工资,只能买12瓶酒,你觉得这些工薪阶层是你们的消费主力吗?”

杨延东顿时被陈然甩出数据砸的面红耳赤,尴尬了一会,不死心地问:

“那马博士,那您觉得白酒的未来在哪里?”

陈然挑了下眉毛,觉得这个家伙看着挺清秀,实则脸皮挺厚,有股子钻劲,怪不得以后能在白酒业搞出那么大的阵仗。

“我回国时就听说晋省的汾酒,明年想做民酒,不断扩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重回1982小渔村欢喜少年:从躺赢宋倩开始全民转职:死灵法师!我即是天灾华娱:当巨星哪有不疯的邻家今天也很可爱提前穿书反派,逼主角妈妈生孩子赶山1985重生80年代:开局狩猎熊瞎子恋上青梅这件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