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能文能武的名仕高徒 (1/3)

+A -A
换源:
节点六

  乾陵阁录:襄平元年二月一日,拟擢升中书院婠(wan)㜳(huai)入阁为官,封乾陵阁院士,各省各部均无异议,即时生效。

陵安城内,城南榕树边茶楼外的露天客桌,两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喝茶闲聊。

“你听说了吗,襄平王即位后的第一次两阁选拔马上要张榜了!”

“当然听说了,中书院那个窈窕学士,这次铁定入阁了。既有风姿绰约,又有满腹才华,善兵法谋略,承名家剑法,如此刚柔并济,文武双全,君子好逑啊。要不你以为襄平王能相中她?”

“你可别乱讲,小心闪了舌头,一名看似弱不禁风的女流学士,不但力挫龙渊阁金牌校卫,而且做实了驿站命案的证据,我要是朝堂中人,我也高看她一眼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

刘氏一族,发源于内陆中原的陵州,凭借出色的统帅才能和地利环境,仅仅五年便从周边的外族手中夺过一片天下,称霸一方。天下初定,刘诞自立为信王,建国号为襄,定都陵州陵安,随后以陵州为中心,设立岐、凛、淮、钧、杊五州,敕封功勋显赫的文武将官出任太守和刺史,掌管各州军政;同时颁布政令大兴畜牧农耕,休养生息,不消几年,国力大增,外族摄于刘氏英武和襄国的强大,不敢贸然进犯。襄信十五年,天下安定,国力强盛,但刘诞深感自己疲于应付朝政,力不从心,欲闭关清修,颐养天年,遂传位于独子刘澄,是为襄平王。

襄平元年,平王刘澄正式从信王刘诞手中接管六州统治权,辖下五州太守率队携礼来贺,气派非凡,齐赞天下盛世,富强安康。襄平王即位后,为延续王国活力,也为了组建自己的朝臣集团,襄平王令政务省下属的乾陵和龙渊两阁于三月前完成人才选拔。

文有乾陵,武有龙渊。这两阁权利虽不大,但名声却不小。在襄国治下,若想入朝为官,必须得经过这两阁的选拔,入得阁来,方有官位。选拔方式分为举荐和探访。所谓举荐,就是各朝中下属机构通过考核择优的方式进行筛选,将选拔名单推送入阁,供两阁主司郎中审查、挑选、议定后,张榜昭告。所谓探访,则是由两阁主司郎中根据收集到的坊间传闻、贵族后裔、长官钦点等方式确定人选,亲面审查通过后,张榜昭告。

举荐是较为公开的方式,但是人选受限于朝中下属机构,途径单一,竞争激烈,没有些实力恐难入荐;探访则较为隐秘,王公权贵,在野名仕皆有,一旦被两阁列为探访目标,基本等于保送入阁。但有意思的是,通过举荐入阁者更珍惜仕途;而通过探访入阁者,不乏随心所欲,闲云野鹤之辈,辞官归野,甚至婉拒亲面审查者,十有七八。

这些有实力拒绝两阁的人,基本都是在野名仕,绝非泛泛之辈。偏偏两阁也有自己的脾气,探访遭拒的,决不再访。正是这识人的门路和傲娇的脾气,成就了两阁的名声。

随着两阁选拔的次数增多,被排除在探访名录外的人也越来越多,渐渐的,王公权贵已悄然霸占了探访名录,因此,两阁主司和信王也达成了不成文的默契和约定:重举荐而轻探访。

这对于崇尚自由的在野名仕无关紧要,但对于越来越多有心入仕的王公权贵来说,原本一条平坦宽敞的捷径大道,因为选拔方式的偏向改变,而变得前途未卜,实属不利。为此,王公权贵们会通过打通关系,将嫡系安插进朝中下属机构,靠举荐和探访均沾的双保险,确保能够顺利入阁。

如此一来,通过举荐入仕之路,变得更加困难和狭窄。

婠㜳,淮州人士,襄信十四年进入中书省下属中书院,在中书院众多男性之中,这位体态修长,样貌清丽的女子很快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:一是性别,二是形象,三是本事。她可不是隐没闺中的娇柔女子,进入中书院前,年纪轻轻的她就拜入剑术名家钟飞苑府中参文习武。

说起钟飞苑,就不得不再提乾陵和龙渊两阁。襄信元年,两阁都相中了这位淮州名仕,听说他文武双全,曾率领家丁助信王击退了盘踞淮州的夷族,一直驱赶至东海之外。天下安定后,开府传业,久负盛名,两阁主司自然是争得头破血流。信王挥挥手,对主司们说:“你们在朝中争来争去有何用,既是名仕,你们备礼一同去探访,最终选定哪阁,还得依人家的选择。”

结果,当主司们亲临钟府,主人闻听来意,竟闭门谢客,将两阁主司晾在门外,只让门童稍去一句话:“主人生性慵懒,无意迁徙为官,大人们请回吧。”

吃了个闭门羹,两阁的傲娇脾气也上来了,返朝回复信王:“此人回避亲面,怕是浪得虚名而已。”信王早已知晓内情,笑而不语。

婠㜳就是在这位名仕府中潜心学习了三年,百家思想,文韬武略,飞苑剑术,均小有所成。襄信十四年七月末,钟飞苑唤来婠㜳,师徒两人促膝而坐。

“㜳儿,你来府中已有三年,天资聪颖,为师甚是喜爱,如今国内太平,你在府中所学恐无用武之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 修仙从观想三清开始唐人的餐桌神话:开局狂怼易小川大明:八岁盗墓,咱的龙袍呢?民国:我继承了北洋从军火贩子到军工霸主斗罗:我的武魂是神龙尊者三国:孤儿开局,曹操教我做奸雄我有一个聚宝盆让你出国留学,你成了毛熊少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