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:粉碎太平 (1/2)

+A -A
换源:
节点七

  就在群臣众志成城,一番热诚准备上奏圣上一致对外的奏折时,林若止又接着说道:“但先生所言,九国与大夏的忧患却不止如此。这也是为什么未来十年将会引起巨变之由。”

这时,久未动作,犹如老僧入定的徐严,忽然轻轻睁眼开口道:“如何?”

林若止向这个白头老者微微一鞠躬,这也是他在选亲大殿上表现出难得的恭谨:“严老定是想问,除了番邦外患之外,难道还有其他?”

徐严不答,那尖锐如薄刃的眼神又收了回去。

林若止自顾自答道:“先生言:不止蛮夷外邦,就连九国和大夏本身也是忧患”

林若止在选亲大会的这一席话,可谓是将能得罪的都得罪完了,先是冒犯大夏天颜,然后再将在场参与聘亲的外邦王子数落一番。

原本以为这就完了。

谁也没想到,他最后导火线竟直接引到了大夏和九国身上,这不是吸引仇恨吗?

但林若止的前番所言,其实已震动朝堂群公,让他们深以为然,如不解决上述的这些外患,大夏国绝难安宁,就连九国都不能偏安一隅。

所以,他们心中虽对林若止有怨怼,但好奇更甚,见林若止顿了一顿,察看他们的脸色,半响不言。

韩孝儒按捺不住地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
林若止答道:“我若如先生如实所说,只怕开罪在场皇子无算,就是夏文帝和诸位臣公也容我不得。”

这句话讲韩孝儒给生生嘢了回去,他如果只是胡言乱语,天马行空,那他自然能以执礼官的身份掩饰开脱过去,大不了就是取消林若止“选亲”的资格。

但是他所言,处处针对大夏与九国的弊症,句句中的,言辞凿凿,震撼朝堂,其他人弹劾不弹劾他,这就不是他做得了主的了。

这时,只听云屏后的一个女声,幽幽地说道:“圣上赦你无罪,请说吧。”

这是静宜公主的声音。

但三位主考官和诸位皇子感到好奇,她怎么能代夏文帝发出御旨?

虽说静宜公主是夏文帝最为宠爱的长公主,但以文帝之贤,也不至于令内戚乱政,越俎代庖。

但她毕竟是这场选亲大会的最高审判,文帝也确实有言在先,当下也没有过多的疑虑。

林若止听出了静宜公主声音中的急切,已看出一二,笑道:“竟然公主开口,在下自然言无不尽。”

“先生言,大夏和九国虽成同盟之势,但是有道是远水不救近火,诸国领土各异,但每逢兵灾人祸,大夏总会派兵派钱慷慨支援。”

“如此虽然彰显大夏大国风范,但是却对他国内政干涉过多,尤其是吴国、越国、江南等小国,更是视其如子,亲自培养其皇政。”

“但是毕竟民风有异,领域相隔,少不得惹得本土贵族、乡绅,权利相关者的不快,现在这些小国间因不满大夏培植的皇权,屡发战乱,大夏则是屡屡发兵支援。”

林若止手臂一挥,指向在场的那些皇子,继而说道:“我们这些附属国,均有大夏数十万的驻军,其每国每年开支军饷耗费千万之巨,试想这对九国军民的消耗几何?”

“富庶国尚且能勉强维生,但是那些耕地贫瘠的,百姓们还得服大夏徭役帮助修建军营,以及安立大夏家属,这些工程的人力、物资消耗,可不亚于大衍国衍殇帝当年修建‘豹宫’。”

言罢,大夏群臣的脸色变得极不好看,韩孝儒带头说道:“虽然大夏向九国派遣驻军,但也是为了巩固九国朝政。并且每年也不无封赏,派遣的军粮也每年按需征发,你将文帝比成昏庸的衍殇帝,居心何在?”

林若止心想:“终于开始发难了。”

不以为意,继续说道:“按需征发?试问韩大学士,就是大夏境内的衙役、县官,能靠自己的俸禄养公吗?”

韩孝儒哑口,他知道大夏入仕的地方官员俸禄极其微薄,而且在职位上,他的俸禄就需要能应承衙门的所有开支,包含要下发衙役、县丞的俸禄。

所以自然而然,出现了“民税路损”“火耗归公”以及“出钱赎人”等约定俗成的官场风俗,这还是明面上,至于官官相护的私贿,那更不言而喻。

更别说那些驻扎在外的官兵,更想利用天朝官员的便利,在他乡异国百姓的脊梁骨上狠狠地刮上一把。

“那些每年封赏更是杯水车薪,更别说九国每年还得想方设法的设贡进献大夏天朝。”

林若止这话虽然说的平缓,但更像是一颗惊雷,激起了大夏群臣心中的涟漪,他们虽然知道事实是如此。

但是平时只是极力为大夏遮掩,文帝是神,大夏是天朝,他们对大夏天朝供奉那是应该的。

而大夏对九国的赏赐,他们更是一钱当作了万两黄金来看,他们就应该对大夏天朝感恩戴德,不应该有一句半句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 神话:开局狂怼易小川修仙从观想三清开始大明:扮演圣主,铸造恶龙王朝!大明:怀胎五年降生,我朱家恶龙长生从养猪开始大明皇嫡孙民国:我继承了北洋大江湖之热点大侠大秦: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?让你出国留学,你成了毛熊少将?